2014“协会奖”获得者 陈志显
陈志显,1945年出生。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会员、大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2006年,陈志显的作品《樱花》在中日摄影大赛中获得最佳优胜奖。这次“偶然”的成功,使他步入了业余摄影人的行列。从此,不论严冬酷暑,他都背负着十几斤重的摄影器材,爬山涉水,行摄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拍摄了大量的图片。天道酬勤。至今,他已有200多幅(组)摄影作品在媒体发表,150多幅作品在国际、国内各级摄影展赛中获奖。 如今,摄影已成为陈志显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常对人说:“我有三只眼,两只是我自已的,第三只眼,就是我手中的相机,就是摄影。人的两眼可以看到大千世界,摄影可以表现世界的千变万化,定格人世间的真善美。摄影让我大饱眼福、受益匪浅;摄影让我记录生活、感受生活;摄影让我心悦体健,摄影让我增加想象,摄影让我收获,让我成功,让我自豪……”

2014“协会奖”获得者 刁鹏柱
刁鹏柱,1955年出生。现为中国长城学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葫芦岛分会秘书长、葫芦岛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锦州市民俗摄影协会常务理事。 刁鹏柱与长城的结缘,还要追溯到近三十年前。当时他参加了九门口长城的修复工程,长城的雄伟与博大让他深深地着迷,爱好摄影的他也从此将长城作为自己的重要拍摄题材。 而让刁鹏柱从心底里热爱上这条“中国巨龙”,还要从接触到西沟长城开始。2000年,刁鹏柱发现了隐藏在深山中的西沟长城,遂一发不可收,常年利用工作之余坚持拍摄辽宁长城。2009年,更是毅然辞职落户长城脚下——葫芦岛市绥中县永安堡乡西沟村。 通过多年的拍摄长城、保护长城,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长城是我们民族永远的情结,长城也是他心底永远的情结。他在用镜头讴歌着我们的长城,将长城今天的真实面貌展示给外部世界,让伟大的长城走向世界,把古老的长城留给子孙!

2014“协会奖”获得者 葛长斌
葛长斌,1949年出生。现为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会员、大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同时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辽宁省民族胡琴学会、大连市硬笔书法协会等会员。2002年入录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词典》,2007年获首届中国文艺金鹰奖暨中国文艺突出成就艺术家称号。 葛长斌对风光摄影情有独钟。经过三十年的摄影创作实践,尤其是近十年来,他在对作品的风格把握以及后期处理方面有了飞跃式的认识和提高,对于摄影艺术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 葛长斌的摄影、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大赛中参展并获奖。他的硬笔书法在庆“九七香港回归”世界华人硬笔大赛中获最佳创作奖,并收藏在《国际硬笔书法家大辞典》中;硬笔书法作品在2003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比赛中获一等奖,并收藏在《中华当代书画作品博览》中;他的长卷摄影作品《家乡美》被大连现代博物馆永久收藏;摄影作品《征服》入选中国第十二届国际摄影展入选;作品《长城魂》获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辽宁赛区二等奖。

2014“协会奖”获得者 宫秀敏
宫秀敏,1954年出生。现为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会员、大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宫秀敏接触摄影的时间并不长,她从2011年开始走进光影的世界。三年来,她深深地爱上了摄影这门艺术,在摄影的征途上跟随她的导师和摄影前辈,刻苦学习,孜孜追求,使摄影水平和艺术水准不断提高,也曾在大连市的各类摄影大赛中获奖。 三年来,宫秀敏不辞辛苦,万里跋涉,大美的新疆、圣洁的西藏、广袤的内蒙草原、贵州黔东南、云南、四川、湖南等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和汗水。她用镜头记录了泰山日出、天山明月、松花江雾凇、雪乡印象,定格了祖国的壮美江山。在创作实践中,他丰富了阅历,开阔了视野。 宫秀敏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走上摄影这条路,就要执着追求,努力奋斗。她正在用心、用爱去拥抱大自然的绮丽风光,虽已年过花甲,但对摄影的追求,是她一生永不放弃的希望。

2014“协会奖”获得者 关志斌
关志斌,1957年出生,吉林省通化市人。现任大连金石滩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为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会员、大连市人居摄影协会会员。 关志斌是金石滩旅游事业的先行者,是见证金石滩旅游发展和实现旅游发展目标的践行者,将金石滩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景区是他的梦想。为此,他在努力做好企业经营管理的同时,还聚集了诸多的摄影爱好者,与他们一同用镜头将“大连后花园”的美景传递给世界。 作为倾情开创金石滩旅游事业的企业家,作为业余摄影爱好者,关志斌用纯熟的摄影技法和丰富的人生体悟,拍摄了一大批以滨海风貌、人文景观为主要题材的摄影作品。透过他的镜头,你所见到的金石滩独具特色,举世无双;十里黄金海岸,气势磅礴,大气恢弘;亿年地质奇观,海天一色,波诡云谲。每个慢曝光里的云雾缭绕,每个长镜头中的山峦叠翠,尽显天然去雕饰的大情怀,皆吟咏着自然和人文的壮丽诗篇。

2014“协会奖”获得者 李增斌
李增斌,1950年出生于本溪满族自治县。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交通摄影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摄影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副主席,原辽宁省交通厅高速公路管理局副局长。作为“神州第一路”——沈大高速公路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曾获得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 李增斌从1988年开始接触摄影,至今已有二十多个春秋。经过在光影世界里多年的跋涉和锤炼,他已经找到了作为一位成功摄影师的定位,笃诚的信念、敏锐的悟性、成熟的智慧和率真的个性,使他在摄影艺术之路上渐入佳境,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清新而朴素,高雅而通俗,日益受到摄影界专家和同仁的关注与青睐。 李增斌擅长拍摄风光、民俗、鸟类等题材,曾出版《“我与奥运同行”——一位摄影家眼中的中国奥运》、《白鹭情缘》、《枫情满乡》、《生态山水》、《我从山里来》等多部摄影画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014“协会奖”获得者 刘少平
刘少平,1957年出生。现为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宽甸分会秘书长、丹东市摄影家协会会员。2008年初开始学习摄影,喜爱风光及民俗题材。 宽甸是辽宁省内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县之一。宽甸的灵山秀水养育了刘少平,也为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摄影创作资源。他带着强烈的拍摄欲望,背着摄影包穿行在宽甸的“风景”之中。在拍摄宽甸的过程中,宽甸广袤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让他这个土生土长的宽甸人都深为震撼。他说:“以前从没发现宽甸这么美,我们作为宽甸人实在是太幸福了,因为我们仿佛就生活在一张巨幅的山水画卷之中。能通过自己的镜头让外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宽甸,这对于我而言也是一件很欣慰的事情。” 摄影、行走与人生相伴,是刘少平心目中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他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把宽甸所有的风景都拍摄下来,包括为人熟知的和不为人知的。既然端起了相机,就要端到端不动的那天为止。只要手里拿着相机,我的人生便不会失去方向……”

2014“协会奖”获得者 刘忠泽
刘忠泽,字晓尔,满族,1956年生于盖州,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为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理事、营口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其作品多次在各级摄影展赛中获奖、展出,并推出个人摄影作品集,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 刘忠泽从2003年起接触摄影。当时,从繁忙工作中抽取片刻宁静的他,业余时间步入了光影的世界,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他走进城市、乡村、海滨、森林、大漠、山川,融入大自然,用镜头来记录美景,用光影来品味人生。 摄影使刘忠泽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如果你有幸欣赏一下他的作品,就会发现,他步入摄影圈以来,大部分的镜头都是对准了自然风光,尤其是家乡营口的美丽山水。 有人说,摄影无论是纪实还是虚构,由于人的参与,就必然要带上情感的因素。十一年的摄影生涯,让刘忠泽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让他从一个摄影发烧友蜕变成一个有思想、有责任的摄影家。

2014“协会奖”获得者 马秉广
马秉广,1959年出生。现任庄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侨联主席。为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庄河分会主席、大连市摄影家协会理事。 钟灵毓秀的家乡庄河是马秉广的精神寄托和灵魂皈依之所,对家乡的挚爱和对庄河发展的企盼是他数十年不变的情结。“我是庄河人,我热爱庄河,是庄河的山水和文化养育了我,能为家乡庄河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那是我最大的快乐。”马秉广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通过自己丰富的艺术实践、透彻的艺术感悟和深厚的艺术素养,实现了他“情系家乡、描画庄河”的创作诉求,为宣传庄河,也为他热心摄影事业、执着摄影创作的人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沉浸在光影艺术世界里的马秉广,既是一位歌者,又是一位行者。他以艺术的眼光审视世界,怀着一颗爱心面对生活,豪放地行走于天地之间,且行且歌,不知疲惫,他前行的方向,是那为世间万物带来永恒希望的太阳!

2014“协会奖”获得者 齐向义
齐向义,1961年出生于沈阳,1987年毕业于中国摄影函授学院。现任沈阳市天柱装饰材料厂总经理。为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理事、辽宁省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沈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齐向义与摄影结缘已三十余年,在堆积的影像之中,沉淀着他的快乐和辛劳,聚焦着他的心愿和梦想。欣赏他的摄影作品,人们常常会被那凝重的色彩、简洁的线条、迷幻般的光影、独到的角度和别样的神秘美丽所吸引震撼,会感到有一种直逼心底的生活情态和自然魅力在召唤。画面中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会带给你高雅的艺术享受。 对于未来的摄影艺术道路,齐向义说:“尽管前面的征程中还会有坎坷和崎岖,但我会一如既往地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努力行走在艺术道路上,从最质朴的生活中拍摄出真正的大美,这是我永恒的艺术追求。”

2014“协会奖”获得者 曲莉明
曲莉明,1952年出生。现为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会员、沈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老干部摄影协会会员。 一个人的内心有多少宝藏需要挖掘,恐怕谁也说不清。大半辈子体验了工、农、商、学,想也没想到,到了知天命年龄的曲莉明,竟然“染指”于摄影,而且是艺术摄影。 曲莉明从2007年退休之后涉足摄影。这些年来,她前前后后走过很多地方。她说:“朝阳初升,晨雾如纱,一座座山岗,一片片白桦,蓝天白云,草原碧绿,漫山遍野牛肥马壮,周遭开满油菜花……在这美丽的天地间,每一次创作都让我震憾,你还有什么放不下,你的心灵翅膀怎能不舞蹁跹……” 摄影让曲莉明如醉如痴,不畏寒暑,起早贪黑,无论是旅游还是采风创作,给她带来的快乐都是始料不及的。岁月仿佛是流动的光影,悄声而无息,曲莉明用无声的语言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的瞬间,享受着老有所乐的退休生活。

2014“协会奖”获得者 任家齐
任家齐,1956年出生。1983年开始涉足摄影,1987年毕业于中国摄影函授学院。现为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佛教摄影协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盖州分会秘书长、营口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盖州市文联副主席、盖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在地处辽南的盖州市,无论是市里的领导,还是企业的老板,无论是文化艺术界的名人,还是新闻宣传界的记者,提起任家齐这个名字,都会觉得耳熟能详、赫赫有名。他并非政府领导,也不是企业家,他不是画家、书法家,也不是新闻记者,而是一个有影响、有作为的用毕生精力去记录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摄影家。 任家齐热爱摄影事业,无私奉献于摄影事业,十几年来,为盖州的摄影工作投入了全部的感情和精力。他还拍摄了盖州古城几十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盖州市的开发建设进程留下了大量图片资料。他已经成为盖州市社会发展的见证人,他的摄影作品成为盖州市非常珍贵的档案资料。

2014“协会奖”获得者 桑增仁
桑增仁,1964年出生于盖州市。现任营口隆仁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为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营口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营口分会副主席。 桑增仁酷爱户外活动,多年行走穿越于山水之间,赏读大自然的风光。后来受摄影家刘忠泽老师的启迪,拿起相机,便一发不可收拾,几年间踏遍辽宁大地,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 在摄影创作之路上,他虚心求教于前辈,不断追求,不懈努力,用心灵去记录辽宁的美景,用自己的作品来展示和赞美自己的家乡。他多次沿浑江而上,去发掘江河之美,力求展现浑江中鲜为人知的大美景色,他还系统拍摄了千山和营口的渔港,展现了辽宁的山与海。在摄影手法上,做到用心灵去感悟美景,用诗意去展现美景。在作品风格上,他力求博大浑厚,色美味足,展现辽宁之美。 桑增仁是摄影队伍中的一名新兵,他说,在以后的创作之路中,要在方寸之间去捕捉世界、展现世界,真正做到心灵和景色的统一和谐,为家乡辽宁的旅游发展贡献力量。

2014“协会奖”获得者 施长胜
施长胜,1956年出生。现为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会员、营口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施长胜务过农,做过工。2006年,受摄影家刘忠泽老师的熏陶,步入摄影行列。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总是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镜头追逐美,捕捉美。在大自然的感召下,品味人生,净化心灵,强健体魄。 他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家乡壮美的河山留下了他追光逐影的足迹。为了摄影,他勇于吃苦,乐于吃苦。他不追求摄影结果,而是享受拍摄过程,享受光影世界的五彩斑斓。 施长胜的摄影生涯虽起步较晚,但摄影技艺提升很快。他常以独特的视角和精美的构图给人带来惊喜之作。其作品《走近西藏》系列、《雾锁江帆》等分别在营口市大辽河摄影网发表,在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第二届书画展中获奖。

2014“协会奖”获得者 唐明章
唐明章,1944年出生。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丹东分会秘书长、《游客》杂志特约摄影师。2010年获得辽宁旅游摄影贡献奖,2011年获得辽宁旅游摄影金镜头奖。 唐明章熟悉家乡丹东的山山水水,足迹遍及丹东的每一寸热土。几十年来,他用镜头记录了家乡丹东乃至整个辽宁壮美的风光和多彩的风情,见证了旅游业发展和壮大的历程。 作为《游客》特约摄影师,他的作品在杂志上多次刊发,在丹东旅游的对外宣传、在丹东市的各种摄影展览,在《丹东日报》、丹东火车站以及邮政明信片等处被无数次采用,很多旅游景区的宣传画册和展览室都采用了他的摄影作品,例如天华山、天桥沟、虎山长城、黄椅山火山森林公园等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唐明章仍然辛勤奋战在旅游风光摄影创作的第一线。他的摄影人生,也必定如同他的摄影作品一样,充满阳光,绚丽辉煌!

2014“协会奖”获得者 王佩武
王佩武,1973年出生,本溪满族自治县人。就职于本溪县第一人民医院。现为中国卫生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旅游摄影家协会会员、本溪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从事摄影以来,王佩武行走在山水之间,用相机去追逐光影的变化,用镜头来描绘风霜雨雪的瞬间。 多年来,王佩武深入本溪各旅游景点,为本溪的形象宣传拍摄了众多的自然风光和城市风光作品,他的多幅作品发表于国家地理杂志、大众摄影杂志、中国摄影报、《游客》杂志等,并且多次在国际、国家、省、市级摄影大展赛中获奖:《关山幻影》荣获法国第三十一届国际摄影大展优秀奖;《风雪生意人》荣获第十三届全国艺术摄影邀请赛银奖;《暖冬》荣获中国天气网2012四季摄影大赛年度一等奖;《营生》荣获第七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展优秀奖;作品《寒渡》荣获首届国际旅游摄影大赛生态类佳作奖;《枫湖双飞燕》荣获“农行杯” 魅力本溪旅游风光摄影大赛银奖;《月亮湾的故事》在中央电视台“瞬间世界”栏目中播放并受到清华美院韩子善教授的好评。

2014“协会奖”获得者 张配仁
张配仁,1962年出生。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营口分会秘书长、《游客》杂志特约摄影师。擅长拍摄风光与纪实题材作品,喜从细微处发掘生活与自然之美,作品以诗意、创意著称。 三十多年前,出于对艺术的喜爱与向往,张配仁开始步入摄影的世界。此后,无论是生活艰辛,抑或工作繁忙,都未能阻止他追寻艺术的脚步。 有人说,摄影只是一种简单的照相技巧,而张配仁则把它作为职业的艺术。他无怨无悔,用大脑和心灵来作画,用炽热的心和满怀的激情、聪颖的领悟和深沉的思想,赋予摄影以崭新的生命。多年来,张配仁在光影艺术的田地里默默耕耘着,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心与真诚对话,思想与灵魂碰撞,爱与美好并联。 如今,张配仁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用影像记录下无数的名山大川、民俗风情。他说,作为一名摄影人,用相机记录下世间的美好,不仅是他的兴趣爱好,更是责任使然……

2014“协会奖”获得者 赵峰春
赵峰春,1962年出生。现任中国建设银行本溪满族自治县支行行长。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本溪分会主席。 尽管赵峰春并非职业摄影师,但他对摄影情有独钟,已经是一位地道的摄影发烧友。他视摄影如生命,常年“发烧”不退。也许是因为深爱这项艺术,吃再多的苦对他来说都成了精神享受。 透过赵峰春的作品,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更可以从中体验到一名资深金融工作者崇高的价值所在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他的作品,通过合理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用光与影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抒发着自己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记录和宣传了家乡的发展变化、民间的风土人情以及家乡人的辛勤劳作。他以光影艺术的形式,表达了对家乡深厚的感情;他那质朴的创作情怀,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他将最为平凡的事物拍出了不同寻常的韵味。

2014“协会奖”获得者 赵洪健
赵洪健,1956年出生。为辽宁省民俗摄影协会会员,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会员,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鲅鱼圈分会理事。 赵洪健在营口港鲅鱼圈港区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对港区有着特别的感情,他亲眼目睹了鲅鱼圈港区从一个煤码头起步,一步步跨入亿吨大港的行列,以港为家的他为此深为自豪。 看着赵洪健的工业题材尤其是营口港鲅鱼圈港区的摄影作品,你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活的鲅鱼圈港区全景图:港区作业现场,一座座巨大的龙门吊比肩林立,各色集装箱堆积如山,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满载集装箱的货轮正缓缓驶离港口…… 赵洪健的作品不是风花雪月的浅唱低吟,他拍出了港口的磅礴大气之美,拍出了码头工人积极向上的健康之美,所有这些,展现出的是一种阳刚之美!可以这么说,赵洪健的作品是很男人的片子!可以说,他在用心捕捉着光与影的变化,记录着钢与铁的交响、力与情的和弦……

2014“协会奖”获得者 周毅 周毅,1971年出生于辽阳县沙岭镇。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理事、辽宁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家乡淳朴的民风和文化哺育了周毅,让他从小就对美好事物具有一定的感受力。他对摄影的想法产生于初中,但对于一个来自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购买相机的费用是一笔天文数字。后来,打工的第一份工资让他拥有了第一台相机。 多年来,周毅凭藉着天生的悟性、刻苦的学习加之辛勤的付出,在摄影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5年,他获得了辽宁青年摄影十佳金镜头奖;2008年,作品《心中的长城》在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举办个展,在中国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举办个展;2009年和2010年,作品《百姓•映像》、《出殡》分别在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举办个展;2011年,作品《长城•百姓》在第三届大理国际影会举办个展;2014年,参加中国百名摄影家赴韩摄影作品展。 摄影总能给周毅一种动力,一种力量,一种憧憬,激励着他一次又一次历险,一次又一次付出,一次又一次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2014“协会组织奖”获得者 刘国军
刘国军,作为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朝阳分会主席,负责朝阳分会组织工作。 近年来,刘国军带领朝阳分会,积极按照省旅游摄影协会提出的“摄影推动旅游,旅游发展摄影”思路,引导会员利用摄影艺术的手法宣传家乡旅游。在他的带动下,朝阳分会广大会员积极参与,踊跃创作。他们致力于旅游景区的拍摄,并与景区宣传工作有机结合,分专题拍摄了朝阳市众多景区的风光摄影作品。 近几年,刘国军组织策划了三届朝阳市全国旅游摄影大赛,征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旅游风光摄影作品,为朝阳的旅游宣传出力。他积极打造协会摄影创作基地,为朝阳凤凰山、北票大黑山等景区挂牌,协会会员持证可免门票进入上述景区创作,并得到相应的支持与帮助。他积极培养骨干会员,帮助定向研究选题,使得朝阳的每家主要景区都有专人做重点拍摄。他还致力于图片库建设,成为视觉中国、FOTOE等多家专业摄影网站的签约摄影师,售出摄影作品1000余幅。 在刘国军的策划和组织下,一大批宣传朝阳旅游的画册脱颖而出,如:风光摄影集《视觉朝阳》、《摄影家寻梦的天堂——大美云蒙山》、《精彩朝阳》、《世界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朝阳风光》、《朝阳画报》、《朝阳旅游》、《视觉朝阳》、《清风岭》、《我心朝阳》、《凌源红石谷》等,为朝阳旅游景区的宣传推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发展旅游摄影的同时,推动了朝阳旅游事业的发展。

2014“协会组织奖”获得者 刘满
刘满,1949年出生。现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锦州分会主席、锦州市收藏家协会秘书长。曾出版发行《辽西风光》挂历、《锦州风光》画册、《青岩圣境》画册、著书《“文革”遗物》、《图说辽西》丛书等。 在刘满三十多年的摄影道路上,有过坎坷和艰辛,但摄影带给他的,更多的是乐趣。如今,他身兼着与摄影相关的各类职务,尽管每天都很忙碌,但感觉非常充实。在他的努力下,省旅游摄影协会锦州分会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们拍摄的旅游风光图片,在锦州的旅游宣传上被广泛使用。 刘满积极组织创作活动,每年都会根据季节的不同带领会员外出拍摄,锦州周边的景区都留下了他们追光逐影的脚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大家走出辽宁,去国内知名景区创作。例如今年4月,他带领锦州分会30多名会员走进宝岛台湾采风创作。 刘满还在当地的报刊上开辟了锦州分会会员专版,不定期刊发会员作品,为会员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更加激发了会员的创作热情。他发展了4家锦州的景区作为协会摄影创作基地,并积极组织锦州分会同省内外兄弟摄影协会联谊,互相切磋学习。他利用到全国各地旅游和参加活动的机会,宣传《游客》杂志、宣传辽宁旅游,还为锦州近百家摄影定点单位定期投放杂志及摄影宣传品。 2013年,中国•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隆重举行,刘满组织省内外摄影人先后6批、共1200余人次走进锦州世博园摄影创作,并为世博园招揽游客近3万人。 在刘满的带动下,锦州的旅游摄影创作水平提升迅速,十多位锦州分会会员的作品在国家级摄影大赛中获得金、银、铜奖。 以上以姓氏首字母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