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将美景记在心间,有人将美景留在笔端,而摄影人于永乐则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以镜头为笔,以光影为墨,用心去感知自然、感受生活、感悟生命,用情去描绘自己眼中所见的美好。他对摄影是如此的迷爱,他因为摄影而充实快乐,他说,摄影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呈现。
于永乐是国家电网公司大连长兴岛供电分公司的党群工作负责人,兼职从事新闻摄影工作。从事了一项与爱好有所关联的工作是他一生的快乐,热衷于摄影的他,在电力系统的摄影圈中较有影响。在地方摄影协会的工作中,他是一位充满热情与爱心的小“老人儿”,在摄影前辈和后生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结交了很多的摄影朋友。他用30多年的摄影经历,影响着身边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同大家一起享受着摄影带来的愉悦与美好。
于永乐与摄影的不解之缘,是从小时候对图片和影像的着迷开始的。那时的他,看到一张好的图片就会目不转睛,看到一本摄影书籍就会爱不释手。高中的时候,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第一台照相机——凤凰205A,从此正式步入光影之路,且一发而不可收。自行车是那时他拍摄路途上的主要交通工具,方圆100公里内都是他的创作区域。
光阴荏苒,于永乐由学生成为一名工人。参加工作后所挣的每一分钱,他都在计划着买多少胶卷、冲多少卷和洗多少照片。如今已经进入数码时代,这些钱都省了,这让于永乐非常开心和满足。他说,不经历那个时代的低收入和在摄影上的高投入,就不会理解如今摄影是多么的幸福。现在,购置几张128G、256G的存储卡和几块4T、8T的硬盘,就会解决你拍摄中的很大一部分成本。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从暗房到电脑后期,于永乐的摄影历程,同样见证了摄影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与进步。
回顾爱好摄影的30余年,于永乐的创作从山水风光到民俗纪实,从家门口的点点滴滴到祖国各地的风情风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先后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百个山乡村落采风创作,对郎德、布拖、元阳、广南、南丹、恭城、婺源等地的民情风物进行了深刻拍摄。
于永乐谦虚地说,自己的片子谈不上摄影佳作,但充满情怀,很贴近生活,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说,叫作“接地气”。他的照片背后,总会有一个又一个感动的故事。他说,摄影作品不一定都要如何如何经典,但一定要饱蘸情感、饱含温度,创作中的一切所见所闻,那些触动心灵的风景,那些充满暖意的人们,那些难忘的经历和体验,才是摄影人最大、最宝贵的财富。由此,他在采风创作的过程中,在全国各地结交了好多的朋友,其中很多并不是摄影人,而是各地区、各民族的的普通百姓。他说,为了方便拍摄、方便体验生活,时常会居住在拍摄地的老百姓家中,与他们同吃同住,向他们问询拍摄对象的位置与路线,了解风土民情,与当地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超过30年的摄影生涯,让于永乐对于摄影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无论是什么摄影类别与题材,例如民俗、纪实、人像、新闻、广告甚至是风光,它们有个共同之处:都需要做足功课、做好充分的摄前准备,包括对所运用器材各项功能的熟悉,对各种不同拍摄技法的掌握和运用,对拍摄主题、内容进行了解和深入研究,甚至通过海量阅读优秀作品来刺激自己的感官等等,这都离不开“准备”二字。所以在他眼里,摄影就是一种态度,是学习与坚持、创造与执行、吸取与分享等的综合态度。这些年来一直鞭策他的,就是这样一种态度,让他认真而执着地对待每一次拍摄。他说,摄影人要从工作态度和专业度上,对得起手中的相机,对得起“摄影师”这个崇高的职业名称。
于永乐认为,摄影必须深入,它不同于旅游,哪儿方便就往哪儿去。摄影必须走在旅游的前面,拍大多数人还没有看到的风景和事物,做旅游人的先行官。而摄影的深入,是对体力和意志力的巨大挑战。他拍摄过的好多地方,都需要徒步才能到达,翻山越岭、沟沟坎坎,常常一走就是几公里、十几公里。为了拍摄理想的夜空,他常常独自一人整夜停留在没有光污染的山顶和野外;为了拍摄湖泊鸟群,他会在泥泞的湿地沼泽里跋涉前行,湿身至腰;为了拍摄原始密林,会穿越无人区,被蚂蟥“附体”;为了拍摄藏民生活,他曾误入土坯围栏,而被藏獒追赶……为了摄影,他付出了无数的艰辛与汗水,而换来的,则是沉甸甸的优秀作品,精致考究的画面中,那山那水、那草那林、那村那寨、那母子、那老人……幅幅精彩,片片动人。
于永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的片子获不获奖不重要,关键是拍摄照片是否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拍摄时,看见老人、孩子对着镜头笑,当把照片寄给他们,或通过微信传给他们,再收到来自远方的他们回复过来的喜悦,那才是收获;拍摄到自然山水在特殊天气和光影条件下呈现出的恢宏壮美的影像,将其分享给朋友,朋友们欣喜收藏,那也是收获。自己一个人快乐不是真正的收获,因为你的摄影而影响甚至改变他人,让大家都变得快乐,那才是真正的也是最具意义的大收获!
于永乐,1971年出生,辽宁大连瓦房店市人。现为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瓦房店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擅长拍摄风光、民俗、纪实等题材,近百幅作品在各级摄影展赛中获奖并展出。
|